齒輪泵維護檢修規程
1 總則
1.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1.1.1 本規程規定了齒輪泵的檢修周期與內容、檢修程序與質量標準、試車與驗收、維護與故障處理.
1.1.2 規程適用于石油化工輸送溫度低于加℃油品的齒輪泵.
1.1.3 本規程不適用于輸送揮發性強、閃點低、有腐蝕及含有硬質顆粒、纖維的介質
1.2 編寫修訂依據
HGJ l040—79化工廠齒輪泵維護檢修規程
JB/T 6434—92輸油齒輪泵
IS0 3945泵振動評價標準
GB 1884-80形狀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的規定
GB 1800-79公差與配合總論、標準公差及基本偏差
《化工廠機械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 l989年
《工業泵選用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 l998年
際標準化組織推薦使用的l3本川鐵公司企業標準
2檢修周期與內容
2.1 檢修周期
檢修周期見表l,根據運行狀況,狀態監測結果適當調整檢修周期.
表1檢修周期 月
檢修類別
小 修
大 修
檢修周期
2.2 檢修內容
2.2.1 小修項目
2.2.1.1 檢查軸封,必要時更換密封元件,調整壓蓋間隙或修理機械密封.
2.2.1.2 檢查清洗入口過濾器。
2.2.1.3 校正聯軸器對中情況.
2.2.2 大修項目
2.2.2.1 包括小修項目內容.
2.2.2.2 解體檢查各部零部件磨損情況.
2.2.2.3 修理或更換齒輪副、齒輪軸、端蓋.
2.2.2.4 檢查修理或更換軸承、聯軸器、殼體和填料壓蓋
2.2.2.5 校驗壓力表及安全閥.
3檢修與質量標準
3.1 檢修前準備
3.1.1 掌握運行情況,了解近期機械狀況,做出檢修內容的確定.
3.1.2 備齊必要的圖紙資料、數據.
3.1.3 備齊檢修工具、量具、配件及材料.
3.1.4 切斷電源,關閉進出口閥門,排凈泵內介質,符合安全檢修條件.
3.2拆卸與檢查
3.2.1 拆卸聯軸器.
3.2.2 拆卸后端蓋檢查軸承o
3.2.3 拆卸壓蓋,檢查填料密封或機械密封.
3.2.4 拆卸檢查齒輪、齒輪軸和軸承.
3.2.5連軸器對中.
3.3檢修與質量標準
原則上以設計或使用、維護說明書要求為準,無要求時參照以下標準執行.
3.3.1 油泵齒輪
3.3.1.1 齒輪嚙合頂間隙為(0.2~0.3)m(m為模數).
3.3.1.2 齒輪嚙合的側間隙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齒輪嚙合側間隙標準l/l/n
中心距
|
≤50
|
51~80
|
81~120
|
121~200
|
嚙合側間隙
|
0.085
|
0.105
|
0.13
|
0.17
|
注:D為軸頸直徑,mm.
3.5.2 軸頸圓柱度公差值為O.01mm,表面不得有傷痕,粗糙度為R.1.6.
3.5.3 軸頸最大磨損量小于0.01 D(D為軸頸直徑)o
3.5.4 滑動軸承外圓與端蓋配合為R7/h60
3.5.5 滑動軸承內孔與外圓的同軸度公差值為0.01mm.
3.5.6 滾動軸承內圈與軸的配合為H7/is6.
3.5.7 滾針軸承外圈與端蓋的配合為K7/h6.
3.5.8 滾針軸承無內圈時,軸與滾針的配合為H7/h60
3.6 端蓋
3.6.1 端蓋加工表面粗糙度為兄.3.2,兩軸孔表面粗糙度為Ral.6.
3.6.2 端蓋兩軸孔中心線平行度公差值為O.01mm/100mm,兩軸孔中心距偏差為±O.04mm.
3.6.3 端蓋兩軸孔中心線與加工端面垂直度公差值為0.03mm/100mm.
3.7 殼體
3.7.1 殼體兩端面粗糙度為R.3.2.
3.7.2 兩孔軸心線平行度和對兩端垂直度公差值不低于IT 6級.
3.7.3 殼體內孔圓柱度公差值為0.02~0.03mm/100mm.
3.7.4 孔徑尺寸公差和兩中心距偏差不低于IT 7級.
3.8 軸向密封
3.8.1 填料壓蓋與填料箱的直徑間隙一般為0.1~0.3mm.
3.8.2 填料壓蓋與軸套的直徑間隙為0.75~1.0mm,周向間隙均勻相差不大于0.1mm.
3.8.3 填料尺寸正確,切口平行、整齊、無松動,接口與軸心線成45.夾角.
3.8.4 壓裝填料時,填料的接頭必須錯開,一般接************錯90.,填料不宜壓裝過緊.
3.8.5 安裝機械密封應符合技術要求.
3.9 聯軸器
3.9.1 聯軸器與軸的配合根據軸徑不同,采用H7/is6、H7/k6或H7/m6.
3.9.2 聯軸器對中偏差和端面間隙如表4所示.
表4聯軸器對中偏差及端面間隙表 mill
聯軸器型式
|
|
對中偏差
|
端面間隙
|
聯軸器外徑
|
徑向位移
|
軸向傾斜
|
滑塊聯軸器
|
≤300
|
<0.05
|
<0.4/1000
|
|
300~600
|
<0.10
|
<0.6/1000
|
|
齒式聯軸器
|
170~185
|
<0.05
|
<0.3/1000
|
2.5
|
220~250
|
<0.08
|
2.5
|
290~430
|
<0.10
|
<0.5/1000
|
5.0
|
彈性套柱銷聯軸器
|
71~106
|
<0.04
|
<0.2/1000
|
3
|
130~190
|
<0.O5
|
4
|
220~250
|
<0.05
|
5
|
315~400
|
<0.08
|
475
|
<0.08
|
6
|
600
|
<0.10
|
彈性柱銷聯軸器
|
90~160
|
<0.O5
|
2.5
|
195~220
|
3
|
280~320
|
<0.08
|
4
|
360~410
|
5
|
480
|
<0.10
|
6
|
540
|
7
|
630
|
4試車與驗收
4.1 試車前準備
4.1.1 檢查檢修記錄,確認檢修數據正確.
4.1.2 盤車無卡澀,填料壓蓋不歪斜.
4.1.3 點動電機確認旋轉方向正確.
4.1.4 檢查液面,應符合泵的吸入高度要求.
4.1.5 壓力表、溢流閥應靈活好用.
4.1.6 向泵內注人輸送介質.
4.1.7 確認出口閥門打開.
4.2 試車
4.2.1 齒輪泵不允許空負荷試車.
4.2.2 運行良好,應符合下列機械性能及工藝指標要求.
a.運轉平穩,元雜音.
b.振動烈度符合SHS 01003--2004((石油化工旋轉機械振動標準》相關規定.
e.冷卻水和封油系統工作正常,無泄漏.
d.流量、壓力平穩.
e.軸承溫升符合標準.
f.電流不超過額定值.
9.密封泄漏不超過下列要求:
機械密封重質油不超過5滴/min;輕質油不超過10滴/min.
填料密封重質油不超過l0滴/rain;輕質油不超過20滴/min.
4.2.3 安全閥回流不超過3mino
4.2.4 試車24h合格后,按規定辦理驗收手續,移交生產.
4.2.5 試車期間維修人員和檢修人員加強巡檢次數.
4.2.6 停車時不得先關閉出口閥.
4.3 驗收
4.3.1鼉檢修質量符合SHS 01001--2004((石油化工設備完好標準》項目內容的要求和規定,檢修記錄齊全、準確,并符合本規程要求.
4.3.2 設備技術指標達到設計要求或滿足生產需要.
4.3.3 設備狀況達到完好標準.
5維護與故障處理
5.1 日常維護
5.1.1 定時檢查泵出口壓力,不允許超壓運行.
5.1.2 定時檢查泵緊固螺栓有無松動,泵內元雜音.
5.1.3 定時檢查填料箱、軸承、殼體溫度.
5.1.4 定時檢查軸密封泄漏情況.
5.1.5 定時檢查電流.
5.1.6 定期清理入口過濾器.
常見故障與處理(見表5)
表5常見故障與處理
序號
|
故障現象
|
故障原因
|
處理方法
|
1
|
齒輪泵不吸油
|
吸入管路堵塞或漏氣
吸入高度超過允許吸入真空高度
電動機反轉
介質粘度過大
|
檢修吸入管路
降低吸入高度
改變電動機轉向
將介質加溫
|
2
|
壓力表指針波
動大
|
吸人管路漏氣
安全閥沒有調好或工作壓力過大,使安全閥時開時閉
|
檢查吸人管路
調整安全閥或降低工作壓力
|
3
|
流量下降
|
吸人管路堵塞或漏氣
齒輪與泵內嚴重磨損
電動機轉速不夠
安全閥彈簧太松或閥瓣與閥座接觸不嚴
|
檢查吸入管路
磨損嚴重時應更換零件
修理或更換電動機
調整彈簧,研磨閥瓣與座
|
4
|
軸功率急劇
增大
|
排出管路堵塞
齒輪與泵內嚴重摩擦
介質粘度太大
|
停泵清洗管路
檢修或更換有關零件
將介質升溫
|
5
|
泵振動大
|
泵與電機不同心
齒輪與泵不同心或間隙大
泵內有氣
安裝高度過大,泵內產生汽蝕
|
調整同心度
檢修調整
檢修吸入管路,排除漏氣部位
降低安裝高度或降低轉速
|
6
|
泵發熱
|
泵內嚴重摩擦
機械密封回油孔堵塞
油溫過高
|
檢查調整齒輪間隙
疏通回油孑L
適當降低油溫
|
7
|
機械密封大量
漏油
|
裝配位置不對
密封壓蓋未壓平
動環和靜環密封面碰傷
動環和靜環密封圈損壞
|
重新按要求安裝
調整密封壓蓋
研磨密封面或更換新件
更換密封圈
|
|